貓咪復活惹!(灑花)
==========
上一篇<教育讓你貧窮,也讓你致富(中)>提到
1.若你是走專業技術,必須學以致用
2.成功是最失敗的老師,怕失敗就無法成功
3.身為軍公教,也必須為自己人生財務做好規劃
今天來用各象限需要的教育做結尾
先借用富爸爸常用的ESIB象限圖:
看看自己處於那個象限,以下說明各象限情況:
【E雇員(Employee)】
只要是領人薪水者,月薪無論是2萬還是20萬,都是僱員
如服務業、軍公教、各師字輩的職業(機師、律師、工程師等)
特徵:
1.有班表、收入依年資或級職成長
2.通常由傳統學校教育培養出
優點:
1.任職相對容易
2.生活穩定、較無波動(失業風險大)
缺點:
1.薪資成長有限
2.所有權益取決於公司(雇主)
3.必須納稅,而且收入越高稅賦越重
(年收入36萬,所得稅約2,850元)
(年收入360萬,所得稅約62萬元)
4.時間不自由,通常不工作就沒收入
必須教育:
如果你認為現在生活一切都沒救了美好,就無須進修
如果你收入頗高,請學習一些投資工具並應用
如果你想提高收入,先嘗試轉型成S象限
【S自營業者(Solf-employee)】
自行創業之人,如業務員、小吃店老闆
或是創立事務所之會計師、醫生、律師等
特徵:
1.自行決定是否要上班(休假)
2.收入依市場與自己行銷狀況而定
優點:
1.時間與收入取決於自己
2.優秀的自營業者往往收入都非常豐厚
(你聽過年薪千萬的業務員,沒聽過年薪百萬的公務員吧?)
缺點:
1.不工作時,收入大多也會停滯
2.必須納稅,而且往往稅賦很高
(站長朋友年薪800萬,去年繳納190多萬所得稅)
必須教育:
1.行銷能力(銷售自我)
2.該產業專業能力
3.人脈經營
4.基礎財經與重大時事能力(例如天下雜誌、今周等)
選擇教育:
視後續有無要繼續轉換象限(I或B)
【I投資者(Investor)】
許多人有誤會,以為自己玩股票、收租收股息就是投資者
事實上那些錢還是自己的錢
而且往往是金融海嘯的受害者
(意謂者你沒本錢也甭想靠投資賺大錢)
但投資者(Investor)是泛指法人、外資等集合眾資
也就是利用他人的錢賺錢的人(手續費、抽傭、利息等)
如銀行、投資公司、保險公司、私募基金
特徵:
資本額巨大
優點:
1.獲得利潤大,個人損失風險小
2.無須投入勞力也有收入
3.幾乎沒有個人賦稅
缺點:
1.所需財務、法律知識極大,幾乎非個人所能及
2.財務槓桿大、風險相對大(但損失的都是投資人的錢,潮爽der)
必須教育:
1.財務、法律等專業知識
2.投資工具組合與相關商品設計
3.募資能力
4.風險(ORM)管控
【B企業主(Business Owner)】
如同有人以為自己做投資就是I(Investo)象限
並不是你自己開店就會變成B(Business Owner)象限
兩者最大差異在於有無建立「系統」
同樣做餐飲
王品集團就算沒了戴勝益還是會繼續營運、獲利
但你自己開早餐店,只要不開門營業就沒有收入
特徵:
1.提供就業機會、社會與國家經濟安定
2.會吸引I(Investor)投資人投資
3.幾乎沒有個人稅賦
優點:
1.有系統可被複製、提供極為可觀之被動收入
2.回饋個人、員工與社會
缺點:
1.責任極為巨大
2.最容易遭受失敗的象限
必須教育:
同樣來自於富爸爸的創業教育:B-I三角形
其中內三角五項可以藉由員工、專業顧問完成
唯獨外三角項必須靠自己與夥伴完成並鞏固
看完了今天的文章,對於自己要進修哪方面有認知了嗎?
教育不會讓我們存款變多,卻會讓自己財務智商昇華
看看自己、問問自己
你身處在哪個象限中?身旁的人又是哪個象限中?
不要責怪傳統教育無法教導我們如何投資、行銷、致富
學校(或大多父母)本身處於E象限,自然無法教出其他象限之人
所以你要想轉變成其他象限的人士,就找那些人吧!
然後記住,不要吝嗇付出時間與金錢學習
最重要的,是要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