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釋《存,借,存》之前
今天先說個小故事:
有對年輕夫妻財務分開管理
丈夫生意做到突破天際
所以股市,融資,融券樣樣來
每個月最少都是30%以上的獲利
太太不懂怎麼投資
就選擇一些儲蓄保單與定存
每年就是6%,8%的微小利息(30年前保單)
5年後
丈夫的100萬變成幾千萬
太太的100萬,尾巴只多了些零頭(不是多零,真的只有零頭)
又過了5年
丈夫的幾千萬有賺有賠,來來去去
而太太的100多萬才變成200萬
隨著孩子出生,長大
家人,朋友的生老病死
年輕夫妻已變結婚35年的老夫老妻
夫妻倆準備60歲退休前,丈夫剛好投資失利!!!
他幾千萬的資產幾乎消失殆盡!
太太安慰他沒關係,她還有些錢
丈夫說:「妳資產累積那麼慢,能有多少?」( ´Д`)y━・~~
結果兩人細算
此時太太的資產有1100多萬!
丈夫:WTF!?σ(oдolll)
重點是那些年金保單早就約滿
每年光利息就有88萬
等於不工作就有月收入70k!(22k哭哭)
丈夫大吃一驚,問太太投資了什麼
太太說:「我只是每個月存3300元」
『存了35年』
這小故事(改編真人真事)告訴大家:
『賺多少只是數字;存多少才是資產』
市面上多少投資專家出書,上節目
但真正能坐擁一切獲利
將數字化為資產的人屈指可數
事實上那些投資專家(投機者)
晚年資產持平者約20%
真正賺大錢的只有1%
剩下的79%全是輸家
輸去哪?
一半送給了那1%的贏家
另一半給了那些企業老闆
啊,還有國稅局(笑)
看完這個小故事
你決定當那種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