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財務規劃師與朋友聊天時

多半困擾都是收入不如預期

或是上班覺得厭世 (´・з・)

所以站長就依據300多個樣本

幫職業作了區分

意外有個小發現

就大多數而言,職業類別只有三種

分別是【服務業】【興趣與專業】【行銷】

 

先看【服務業】

基本上這是比例最高的職業

簡單來說,受雇於人者都算服務業

店員、服務生、作業員、工程師

軍人、公務員、老師

銀行行員、證券交易員

保險業務員、房仲、車仲

空姐、廚師、醫院醫師等等

特色就是

必須聽命於雇傭者的指令作業

同時要花自己的時間服務客人

這類職業的朋友開心指數最低

幾乎都是覺得起床就是痛苦

不過也沒辦法

畢竟這個資本世代

就是需要大量服務業維持品質

 

第二是【興趣與專業】

這類朋友談到自己專長都很快樂

他們通常是擁有一定專業

或是走在興趣之中

常見的類型有

藝術家、創作者、設計師

學者、志工、宗教家

音樂人、網紅、研究員

不過也有很困擾他們的地方

就是往往入不敷出

所以必須兼職去維持生活開銷

閒暇之餘繼續從事自己興趣

通常兼職也是服務業居多

少部分是可以利用興趣賺錢的

例如家教、或是創業

 

第三種是【行銷】

這裡的行銷並非業務人員

正確來說是行銷包裝自己

同樣是壽險業務員

為何有人業績源源不絕

有人卻總是有一餐沒一餐?

同樣是音樂人

為何有人點播率超高、有大咖合作

有人卻埋首苦練多年卻煩人問津

假設相同專業程度的人

收入與時間決定性差異

就在是否懂得行銷

一樣熱愛數學的兩人

一人選擇從事數學老師

每天被恐龍父母和熊孩子夾攻

又要處理繁瑣的校務與評價

再怎樣熱愛數學也很快燃燒殆盡

但另一人選擇包裝自己

讓自己成為補教名師、線上教學

不但收入更高,還能因材施教

兩者快樂程度可想而知

至於人人稱羨的老闆們

自然都是行銷整合高手

 

在醫院的醫師vs自己開業醫師

民航機師vs飛行教練

閉門造車藝術家vs曝光度高藝術家

片場攝影師vs拍喜愛影片的直播主

保險銷售員vs壽險顧問

學校老師vs補教名師

......

越是專業、有夢想的人

往往越不習慣行銷包裝自己

因為那充滿銅臭味

抑是寧可屈身受雇於人

再想辦法利用班餘時間做自己

但就像大部分的人

一但選擇了服務業,那不快樂是自然的

所以每天都不想上班

卻又不能不上班

只好思考能不能一夜致富

這樣就能把時間都買回來

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與其去博弈與步入各種投資陷阱

嘗試包裝與行銷自己的專業與喜好

從中獲取報酬

雖然辛苦,但卻更踏實

 

當然,這一點也不容易

不然滿街都是行銷高手

就不會有服務業的存在了

成功與快樂路上人不多

是因為大部分的人嘗試後都選擇放棄

原工作再不快樂,還是相對得心應手的

行銷自己是快樂的

那是因為你並非服務業

而是奉獻分享自己的專業

人生2/3都要工作

何不現在開始學習如何行銷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乃皇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